励学益研网

新规下,辅导员师德红线如何界定?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素养,更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的育人质量。

新规下,辅导员师德红线如何界定?-图1

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可以概括为“立德树人”,其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和践行:


核心原则:坚定政治方向,践行“立德树人”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根本和灵魂

  1. 政治立场坚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
  2. 落实“立德树人”:将“德”的培养放在首位,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关爱学生:以生为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情感基础和行为准则

  1. 关爱与尊重: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成绩优劣、性格内外向而有所偏袒或歧视。
  2. 理解与信任:深入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愿意向辅导员敞开心扉,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
  3. 公平与公正:在评奖评优、困难生认定、组织发展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必须坚持原则、程序公开、标准统一、结果公正,做到一视同仁。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无论是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涯规划还是日常管理,都要做到尽职尽责。
  2. 奉献精神: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常常需要“5+2”、“白+黑”的投入,需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 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如心理学、生涯规划、新媒体技术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言行雅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外在体现

  1. 以身作则: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自己要言行一致,品行端正,在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网络道德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2. 严谨治学: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与学生交流、处理问题时,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理性。
  3. 文明上网:在网络上要传播正能量,理性发声,自觉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行为榜样。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守住底线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行为红线

  1. 廉洁从教: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搞有偿辅导。
  2. 保护隐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心理问题等敏感内容。
  3. 公平交往:与学生保持健康、纯洁的师生关系,不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的利益往来或情感纠葛。

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敢于斗争

这是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时代要求

  1. 敢于发声亮剑:面对学生在网络上或现实中发表的错误言论、不当行为,要敢于批评教育,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 积极应对危机:在学生遇到心理危机、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3. 主动作为:不仅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主动发现问题、预见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辅导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典型表现(反面警示)

  • 政治立场不坚定:在课堂上、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视而不见。
  • 对待学生不公:偏袒“好学生”,歧视或冷漠对待“问题学生”,在评奖评优中搞暗箱操作。
  • 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责任心和热情。
  • 利用职务之便谋私:收受学生礼品,在组织发展、评奖评优中为关系户“开绿灯”。
  • 言行不一,师德失范:自身行为不端,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 泄露学生隐私:将学生的家庭困难、心理问题等作为谈资随意传播。

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几条规范,而是贯穿于辅导员工作始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必然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他/她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就学生,最终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