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从核心理念、具体步骤、常见问题解决、范文示例四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辅导指南。

核心理念:先“放”后“收”,保护兴趣是第一位
- “先放”:初期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孩子,鼓励他们自由地、大胆地把想法写在纸上,哪怕句子不通顺、逻辑混乱,这个阶段的核心是“打开话匣子”,让他们觉得写作文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 “后收”:当孩子愿意写了,再逐步引导他们思考文章的结构、用词、立意等,就像先让孩子把一堆乐高零件倒出来尽情玩,再教他们怎么按照图纸搭出一个模型。
- 保护兴趣:多鼓励,少批评,发现一个闪光点就立刻表扬(“你这个比喻真生动!”“这个细节写得真好,我好像看到了当时的场景!”),批评要具体,针对“这件事”而不是“这个人”(“这里如果能加上人物的动作,会更生动”,而不是“你写得一点都不生动”)。
具体辅导步骤:四步法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四步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篇作文的辅导。
第一步:审题与立意——“写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方向错了,努力白费。
-
审题:
- 圈出关键词:和孩子一起读题目,把关键词(如:“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那一次,我__”)圈出来。
- 明确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初中阶段以记叙文为主。
- 确定范围:写人?写事?写景?状物?题目限定了哪些范围?(如:“校园一角”,限定了地点是校园,对象是“一角”,不是整个校园)。
-
立意:
- 问“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是快乐、是感动、是后悔,还是得到了一个教训?
- 小切口,深挖掘:不要总想着写“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的小事更能打动人。
-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 立意A(普通):我和朋友去游乐园玩,很开心。(太宽泛)
- 立意B(具体):下雨天,我把唯一的伞借给了没带伞的同学,自己冒雨回家,虽然感冒了,但心里很温暖。(通过一件小事,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主题)
- 头脑风暴:和孩子一起,围绕主题,想到3-5个可以写的素材,然后挑选一个最有话可说、最打动人的。
第二步:选材与构思——“怎么安排”
有了好的立意,就要用材料来支撑它。
-
选材:
- 真实: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 典型: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一件事或一个细节,比如要写“妈妈的辛苦”,不要罗列妈妈做了很多家务,而是聚焦在“妈妈深夜为我织毛衣”或“妈妈手上的老茧”这样一个具体场景。
- 新颖:尽量避免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帮老师擦黑板”这类被用滥的素材,可以从自己独特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校园趣事中寻找素材。
-
构思(列提纲):
- 这是将“想法”变成“蓝图”的过程,一个好的提纲能让文章结构清晰,可以教孩子用“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来构思:
- 凤头(开头):要漂亮、吸引人,可以用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描写环境等方法。
- 猪肚(中间)充实、有血有肉,这是文章的主体,要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
- 起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
- 经过: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可以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 细节: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 豹尾(:要简洁有力、回味无穷,可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抒发感情、留下悬念。
【提纲示例】:《那一次,我学会了坚持》
- 开头:用一句名言或比喻引出“坚持”的重要性。(凤头)
- 中间:
- 起因:学校要举行800米长跑比赛,我作为“体育白痴”被老师点名,心里很害怕。
- 经过:
- 第一次训练:跑了一圈就气喘吁吁,想放弃。(心理描写:好累啊,算了吧)
- 转折点:看到同桌(或某个榜样)也在努力训练,或者想起了爸爸的鼓励。(心理描写:我不能认输)
- 第二次训练:虽然还是很累,但我咬着牙多跑了一圈。(动作描写:紧握拳头,大口呼吸)
- 高潮:比赛当天,最后100米,我筋疲力尽,但耳边有同学的加油声,我拼尽全力冲向终点。(细节描写:汗水、心跳声、模糊的视线)
-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点明主旨。(豹尾)
- 这是将“想法”变成“蓝图”的过程,一个好的提纲能让文章结构清晰,可以教孩子用“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来构思:
第三步:起草与成文——“怎么写”
- 一气呵成:鼓励孩子根据提纲,把想到的都写下来,不要过多地停下来修改字词,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 “说”出来再写:如果孩子卡壳了,让他先“说”出来,你用手机录下来,或者你帮他记录,然后再整理成文字,这能有效地降低写作的难度。
- 自由发挥:在这个阶段,不要打断他,让他自由地表达。
第四步:修改与润色——“怎么改好”
这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孩子自我反思能力的好机会。
- 自我修改:先让孩子自己读一遍,大声读出来更容易发现问题,可以引导他思考:
- 中心是否突出? 我写的这件事,能表达我想说的主题吗?
- 语句是否通顺? 有没有读起来很别扭的句子?
- 有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 共同修改(你来辅导):
- 先夸后改:先肯定优点,“你这个比喻太棒了!”“这里写得特别有画面感!”
- “问”不“说”: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改。
- 不要说:“这里应该加一句环境描写。”
- 要说:“当时天黑了吗?下雨了吗?周围安静吗?你能不能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一点?”
- 聚焦一两个重点:一次修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聚焦于“如何把人物写活”或者“如何让开头更吸引人”。
- 修改词句:
- 把概括写具体:把“我很高兴”改成“我一蹦三尺高,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 把平淡写生动:把“他走过来”改成“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挪了过来”。
- 善用修辞:引导孩子尝试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 无话可写,觉得没东西写 | 生活经历单一,不善于观察和积累。 | 建立“素材本”:鼓励孩子每天记录一件小事、一个有趣的人、一句感动的话,2. 多感官体验:引导孩子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世界,3. 阅读积累:多读优秀的同龄人作文、散文、故事,学习别人的选材角度。 |
| 写得像流水账 | 只记过程,没有重点,缺少细节描写和情感投入。 | 强调“详略得当”:告诉孩子,不是所有事都要写一样多,重点部分要浓墨重彩,次要部分一笔带过,2. 聚焦“最精彩”的时刻:引导孩子回忆事件中最紧张、最感人、最有趣的瞬间,把它放大来写,3. 多写“五感”和“心理”:教他描写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