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善为何物?如何择善?

择善而从,点亮人生明灯

人生如长河,行至途中,岔路万千,每一条路都通向不同的远方,或繁花似锦,或荆棘丛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与层出不穷的选择,“择善而从”便成为我们安身立命、行稳致远的核心智慧,它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准则,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所谓“择善”,是明辨是非的智慧;所谓“从”,是知行合一的勇气,二者合一,方能点亮我们的人生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善为何物?如何择善?-图1

择善而从,首先在于“择善”,即培养独立思考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善”并非一个空洞的口号,它蕴含着具体的价值判断,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被各种观点、潮流和诱惑所包围,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便极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择善”的前提是“审”,我们要审慎地审视眼前的信息,冷静地分析事物的本质,用理性的标尺去衡量其善恶、对错与得失,正如古人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只有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辨,我们才能穿透表象的迷雾,触摸到事物的真相,从而做出符合道义与长远利益的选择,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中日渐成熟的。

择善而从,其次在于“从”,即坚守内心的信念与付诸行动的毅力。

“择善”若只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无“从”的行动,便成了纸上谈兵,真正的“从”,意味着在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后,便要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与执着,这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面对惰性,要选择勤奋而非安逸;面对诱惑,要选择清正而非贪婪;面对压力,要选择正直而非妥协,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选择了对家国的忠诚,纵然被放逐,也从未动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选择了民族的大义,从容赴死,气贯长虹,他们的“从”,是用生命捍卫的信念,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从”可能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可能是在考试时拒绝作弊的念头,是在工作中坚守诚信的原则,是在生活中对弱者伸出援手,这些看似微小的“从”,共同构筑了我们品格的基石。

择善而从,其价值在于塑造品格,成就自我,并推动社会向善。

对于个人而言,每一次“择善而从”的选择,都是一次品格的淬炼,它让我们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困难面前增添力量,久而久之,善良、正直、勇敢等优秀品质便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精神内核,这样的人,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能活得坦荡、从容,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最终成就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社会而言,当“择善而从”成为一种普遍风尚时,其力量将是无穷的,如果商界人士选择诚信经营而非坑蒙拐骗,如果执法者选择公正无私而非徇私枉法,如果每个人都选择遵守公共秩序而非自私自利,那么信任的桥梁将被重新搭建,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普照大地,整个社会将充满温暖与和谐,这并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由每一个“我”的“择善而从”汇聚而成的磅礴伟力。

“择善而从”是一种关乎智慧、勇气与品格的人生修行,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头脑去“择”,以坚定的意志去“从”,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一个善于选择、勇于坚守的人,让我们每一次都选择善良,每一次都践行正义,用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时代的璀璨星河,最终抵达理想的人生彼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