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为您提供一份通用性强、内容详尽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表模板,并附上一个具体的填写范例,以及一些使用建议,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工作。

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表(模板)
基本信息
| 项目 | |
|---|---|
| 团体名称 | (“阳光伙伴”人际交往成长小组、“心晴”压力管理工作坊) | 
| 团体主题 | (提升沟通技巧、探索自我价值、管理学业压力) | 
| 带领者 | (姓名、资质) | 
| 活动日期 | 年 月 日 | 
| 活动时间 | (下午 2:00 - 4:00) | 
| 活动地点 | (团体辅导室A、线上腾讯会议) | 
| 团体阶段 | □ 初期(破冰与建立信任) □ 中期(工作与探索) □ 后期(巩固与结束) | 
| 活动目标 | 总体目标: (简述本次团体希望达成的宏观效果,帮助成员学习并实践非暴力沟通技巧。) 具体目标: (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动词,1. 成员能说出至少两种自己的情绪需求,2. 在角色扮演中,80%的成员能运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步法进行表达。)  | 
| 活动环节 | 时间 | 与流程 | 所需材料/道具 | 带领者引导语/注意事项 | 预期效果/评估方式 | 
|---|---|---|---|---|---|
| 暖场与签到 | 10分钟 | 成员陆续到场,自由交流。 主持人进行简短问候,介绍今日主题。 活动: “一句话心情”,请每位成员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或对今天活动的期待。  | 
签到表、白板、马克笔 | 引导语: “欢迎大家!在我们正式开始前,请大家用一句话分享一下你今天的心情,或者对今天活动的一个小期待,不用太复杂,真实就好。” 注意事项: 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对每位成员的分享给予积极回应(点头、微笑)。  | 
成员放松下来,快速进入团体状态,通过分享,初步了解成员状态。 | 
| 主题活动 | 60分钟 | 活动名称: “我的情绪地图” 流程: 导入(5分钟): 带领者简要介绍情绪识别的重要性。 个人绘制(15分钟): 发给每位成员一张A4纸和彩笔,请他们画出或写出“最近一周,我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它们像什么?在哪里?” 小组分享(20分钟): 3-4人一组,分享自己的“情绪地图”,倾听他人故事。 大组讨论(20分钟):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中的发现或困惑,带领者引导大家寻找情绪的共同点和应对方法。  | 
A4纸、彩色画笔/蜡笔、舒缓的背景音乐 | 引导语: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们是我们内心的信使,请安静下来,跟随自己的内心,把那些让你有感触的情绪画出来或写下来,没有对错,只有真实。” 注意事项: 强调保密原则;尊重每个人的创作,不评判;鼓励倾听而非给建议;注意观察成员的情绪反应,适时给予支持。  | 
成员能更清晰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分享和倾听,获得情感共鸣和支持;学习新的情绪应对视角。 | 
| 分享与总结 | 20分钟 | 大圈分享(15分钟): 请成员自愿分享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最触动自己的地方,或一个想带走的“工具”。 带领者总结(5分钟): 带领者总结本次活动核心内容,肯定成员的参与和投入,预告下次活动主题。  | 
白板、马克笔 | 引导语: “我们的活动即将结束,这是一个宝贵的分享时间,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注意事项: 总结要简洁有力,聚焦于目标达成;给予成员积极的赋能和肯定。  | 
巩固学习成果,将活动体验内化为个人认知;增强团体凝聚力;为下次活动做好铺垫。 | 
| 结束与预告 | 10分钟 | 布置“家庭作业”(5分钟): “请大家在未来三天里,尝试每天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向至少一个人表达一次自己的感受。” 道别与结束(5分钟): 带领者带领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能量传递”或“感谢圈”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 
下次活动通知单 | 引导语: “为了让我们今天的收获在生活中延续,我给大家留一个小小的‘作业’……相信你们能做到!让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和大家说再见……” 注意事项: “作业”要具体、可操作;结束环节要温暖、有仪式感,给成员留下积极的心理感受。  | 
促进团体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强化积极体验;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结束本次聚会。 | 
其他备注
- 应急预案: (若成员在活动中情绪激动,带领者需将其带到安静角落进行一对一安抚;若活动冷场,准备备用破冰游戏。)
 - 观察记录: (简要记录本次活动中的亮点、成员的典型表现、遇到的困难等,用于后续评估和方案调整。)
 - 后续跟进: (活动结束后,可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对成员的“家庭作业”进行温和的提醒和鼓励。)
 
填写范例:大学生“时间管理”成长小组
| 项目 | |
|---|---|
| 团体名称 | “高效能青年”时间管理工作坊 | 
| 团体主题 | 战拖延,赢时间——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效能 | 
| 带领者 | 李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 活动日期 | 2025年10月26日 | 
| 活动时间 | 晚上 7:00 - 9:00 | 
| 活动地点 | 大学生活动中心304室 | 
| 团体阶段 | □ 初期(破冰与建立信任) 中期(工作与探索) □ 后期(巩固与结束) | 
| 活动目标 | 总体目标: 帮助成员认识拖延的成因,并学习使用至少一种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 具体目标: 1. 成员能说出导致自己拖延的2个主要原因,2. 90%的成员能独立完成一份“四象限法则”的任务清单。  | 
| 活动环节 | 时间 | 与流程 | 所需材料/道具 | 带领者引导语/注意事项 | 预期效果/评估方式 | 
|---|---|---|---|---|---|
| 暖场与签到 | 10分钟 | 成员签到,领取便签纸。 活动: “时间小偷”,请成员在便签纸上匿名写下“最偷走你时间的三件事”,投入“时间小偷”信箱。  | 
签到表、便签纸、笔、“时间小偷”信箱、白板 | 引导语: “大家晚上好!在我们开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最让你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三件事,不用写名字,然后放进这个箱子里,稍后我们一起看看‘小偷’都有谁。” 注意事项: 活跃气氛,引出“拖延”主题。  | 
成员快速进入状态,对“时间管理”话题产生共鸣。 | 
| 主题活动 | 70分钟 | 活动名称: “拖延背后的真相”与“四象限法则” 流程: 分享“时间小偷”(15分钟): 带领者随机抽取便签,念出内容,引导成员讨论这些行为背后的共同原因(如: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任务不清等)。 知识讲解(15分钟): 带领者讲解“四象限法则”(重要/紧急矩阵)。 实践操作(30分钟): 发给每位成员一张任务清单模板,请他们列出自己近一周的待办事项,并尝试用四象限法则进行分类。 小组分享(10分钟): 2-3人一组,分享自己的清单和分类中的发现。  | 
便签纸、笔、白板、马克笔、“四象限法则”挂图/PPT、个人任务清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