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理想执着,在时代浪潮中如何不迷失?

理想为灯,执着为帆:在人生航程中校准方向

人生如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在这片广阔无垠的生命之海上,每个人都是一位航行者,我们何以远航?凭何抵达彼岸?答案或许有二:一为理想,二为执着,理想是远方灯塔的微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执着是鼓满风帆的劲风,赋予我们破浪前行的力量,若将二者割裂,或将其一推向极致,则航船或将迷失,或将倾覆,唯有让理想为灯,执着为帆,在航程中不断校准方向,方能行稳致远。

理想执着,在时代浪潮中如何不迷失?-图1

理想是执着的灵魂,赋予其意义与高度。

没有理想的执着,是盲目的,是固执的,甚至可能是一场悲剧,正如一位没有航海图的船长,纵然有再精湛的驾船技术,也只能在原地打转,或随波逐流,最终迷失于茫茫大海,这种“执着”,我们称之为“钻牛角尖”,古有“守株待兔”的农夫,执着于偶然的幸运,却忘了田间的耕耘,最终落得颗粒无收的境地;今有沉迷于投机取巧的赌徒,执着于一夜暴富的幻梦,却忽视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最终倾家荡产,他们的“执着”不可谓不坚定,但其理想却是一片虚无,这种执着因失去了灵魂的指引,最终化为自我消耗的徒劳。

真正的执着,必须由理想来赋予其内核,理想为执着提供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理由,正是因为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周恩来总理才能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以钢铁般的执着投身于革命事业;正是因为有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想,马云才能在无数次被拒、被嘲笑的困境中,执着地坚持,最终缔造了商业帝国,理想是那座巍峨的山峰,执着则是攀登者脚下坚实的每一步,没有山峰的召唤,攀登便失去了意义;没有每一步的执着,山峰终究遥不可及。

执着是理想的基石,赋予其现实与可能。

空有理想而无执着,是虚幻的,是脆弱的,终究只能是“黄粱一梦”,正如一位只有航海图却不愿扬帆的水手,纵然对彼岸描绘得再如何天花乱坠,也永远无法感受海风拂面的畅快,更无法领略陆地的风光,这种“理想”,我们称之为“空想家”,他们或许能言善辩,能描绘出最宏伟的蓝图,但缺乏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行动力与毅力,他们的理想如空中楼阁,华丽却根基不稳,一阵微风便可将其吹散。

伟大的理想,必须由执着来为其奠定基石,执着是将理想从概念转化为现实的唯一桥梁,它意味着日复一日的坚守,意味着面对挫折时的百折不挠,意味着在无人问津的寂寞中依然保持热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历经191次失败,若没有“让更多人远离疟疾疾苦”的理想支撑,又怎能在这191次的执着尝试后迎来第192次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遨游,几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执着,才将“飞天揽月”的古老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执着是那把开山凿路的利斧,理想则是斧头指向的富矿,没有利斧的劈砍,富矿永远沉睡于山体;没有斧头的执着指向,开山便失去了方向。

理想与执着的辩证统一:在动态平衡中抵达彼岸。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理解理想与执着各自的重要性,更在于洞察二者之间动态的、辩证的统一关系,执着需要理想的校准,理想也需要执着的检验。

执着需要校准,防止“南辕北辙”。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曾经视为金科玉律的理想,或许在新的认知下需要被修正甚至扬弃,此时的执着,若不能及时校准方向,便会成为前进的阻力,一个成熟的航行者,既要紧握舵盘,也要不时抬头仰望星空,审视灯塔的位置是否依然正确,真正的执着,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在认准大方向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航线的智慧。

理想需要落地,防止“好高骛远”。 理想若脱离了现实的土壤,便会沦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执着,正是将理想“落地”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在执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理想的细节,修正其偏差,使其变得更加丰满和坚实,理想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执着者在夜路中一步步踩出的足迹,最终汇成的璀璨星河。

理想与执着,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理想是执着的灯塔,照亮前路,赋予其意义;执着是理想的舟楫,乘风破浪,赋予其可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我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情怀,也要有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行动,让我们以理想为灯,校准人生的航向;以执着为帆,汇聚前行的力量,在二者的和谐统一中,我们不仅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更能在这段充满挑战与风景的航程中,成就一个更加丰盈、深刻、无悔的自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