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赏析如何提升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

议论文的赏析,不仅仅是“好”或“不好”的简单评判,而是一个解构其说服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核心思想、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和现实意义这五个维度入手,像庖丁解牛一样,深入分析一篇议论文是如何“立”起自己的观点,并让读者“信”服的。

议论文赏析如何提升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图1

为了使赏析更具象,我们以一篇经典范文——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作为范例进行赏析。


议论文赏析框架与方法

赏析核心思想(立论)

这是议论文的灵魂,赏析时,首先要问:

  1. 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是否鲜明、深刻、有时代价值?
  2. 思想高度如何? 论点是否超越了个人好恶,触及了社会、文化或人性的深层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
  3. 情感基调怎样? 作者的情感是激昂、悲悯、冷静还是辩证?这种情感是否服务于论点的表达?

《少年中国说》赏析示例:

  • 中心论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思想高度: 极高,梁启超没有停留在批评清政府的腐败上,而是将国家的未来与“少年”这一群体直接挂钩,这是一种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视角,将希望寄托于新生力量,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 情感基调: 极其激昂、充满希望,全文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少年”的殷切期望,这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极具感染力,让读者不自觉地被其点燃。

赏析论证结构(谋篇布局)

这是议论文的骨架,结构是否清晰、严谨,直接决定了论证的说服力,我们可以分析:

  1. 整体结构: 是“总-分-总”式,还是“引论-本论-式?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严密?
  2. 段落关系: 各个段落是如何服务于中心论点的?是并列、递进,还是正反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
  3. 节奏把控: 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否得当?重点突出,还是面面俱到?

《少年中国说》赏析示例:

  • 整体结构: 经典的“总-分-总”结构。
    • 总(开篇): 以“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引出“老大”与“少年”的对比,提出中心论点。
    • 分(本论): 这是文章的主体,作者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证:
      • 正反对比论证: 大量使用“老年人如……,少年人如……”的排比句式,从“精神、体魄、前途、等方面,将“老年中国”与“少年中国”进行鲜明对比,突显“少年”的活力与“老年”的腐朽。
      • 多角度论证: 分别论述“少年”对国家“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 总(: 发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号召,并描绘“少年中国”的壮丽图景,升华主题,余音绕梁。
  • 节奏把控: 文章前半部分气势磅礴,对比鲜明,情感激荡;后半部分则描绘未来,充满诗意与理想,节奏张弛有度,极具艺术感染力。

赏析论证方法(论据与论证)

这是议论文的血肉,赏析时要看作者如何用“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1. 论据类型: 使用了哪些论据?
    • 事实论据: 引用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社会现象等。
    • 道理论据: 引用名人名言、公理、定律等。
    • 理论论据: 作者自己构建的逻辑推理。
  2. 论证方法: 运用了哪些技巧?
    • 举例论证: 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 道理论证(引证法): 用权威言论或公认的道理证明观点。
    • 对比论证: 将正反两方面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观点。
    • 比喻论证: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
    • 因果论证: 分析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 类比论证: 将同类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推出结论。

《少年中国说》赏析示例:

  • 论据类型:道理论据作者自创的比喻为主,文章没有引用大量史料,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和逻辑推演,构建了“老年”与“少年”两套截然不同的意象体系作为论据。
  • 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 这是本文最核心、最成功的论证方法。“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老年人多忧虑,少年人好行乐”,通过一系列排比对比,将抽象的“国家精神”具象化,极具冲击力。
    • 比喻论证: 将“少年中国”比作“潜龙”、“乳虎”、“鹰隼”,这些意象充满力量和希望,生动地诠释了“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
    • 排比论证: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一系列排比句式,从不同角度强化了中心论点,形成强大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赏析语言风格(文采与气势)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好的议论文语言不仅要准确,更要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1. 语言特点: 是精炼典雅,还是通俗易懂?是庄重严肃,还是生动活泼?
  2. 修辞手法: 是否善用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这些修辞是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 节奏与气势: 句式是长短结合,还是一气呵成?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磅礴的气势?

《少年中国说》赏析示例:

  • 语言特点: 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充满激情与力量,语言风格是典型的“梁启超体”,既有文言的凝练,又有白话的流畅。
  • 修辞手法:
    • 排比: 贯穿全文,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 比喻: 如“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形象鲜明,对比强烈。
    • 对偶: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句式整齐,音韵铿锵。
  • 节奏与气势: 全文多用短句和排比,读起来如战鼓擂动,如江河奔涌,具有极强的音乐感和感染力,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情绪。

赏析现实意义(价值与影响)

一篇好的议论文,其价值往往超越时代。

  1. 时代背景: 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它针对了什么问题?
  2. 历史价值: 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
  3. 当代启示: 对今天我们思考问题、看待世界有何启发?它的核心思想在今天是否依然适用?

《少年中国说》赏析示例:

  • 时代背景: 写于1900年,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亡之际,国人普遍悲观,认为中国已无希望。
  • 历史价值: 这篇文章如同一声惊雷,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它所倡导的“少年精神”,成为了五四运动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精神动力。
  • 当代启示: 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提醒我们:
    •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 精神面貌决定国家命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暮气沉沉,必须保持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 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 每个人的前途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青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如何写一篇好的议论文赏析

  1. 先通读,再精读: 第一遍把握大意,第二遍带着赏析的框架去细读。
  2. 抓核心,立骨架: 先明确中心论点和文章结构,这是赏析的基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