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人”这个动作可以有很多种目的,

- 寻求导师/前辈的指导和修改意见。
- 与潜在的合作者讨论合作可能性。
- 在投稿前请同行进行“预审”(Pre-review)。
- 向项目资助方或相关方展示进展。
不同的目的,沟通的方式和侧重点会完全不同。
下面我将分情况为你提供详细的指南,包括沟通前的准备、沟通时的策略、以及邮件/消息模板。
核心原则
无论何种情况,请务必遵守以下原则:
- 尊重版权与保密性:会议论文在正式发表前,通常是“未发表作品”(Unpublished Work),在分享前,最好获得导师或所有作者的同意,明确告知对方论文的保密性质,并请对方不要外传。
- 明确你的目的:在沟通时,开门见山地说明你为什么找他/她,希望对方提供什么帮助,这能让对方更好地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 尊重对方的时间:附上论文的同时,最好说明大概需要对方花多少时间阅读,以及你期望的反馈截止日期(如果需要的话)。
- 表示感谢:无论对方的反馈是长是短,是批评还是肯定,都要真诚地表示感谢。
寻求导师/前辈的指导和修改意见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目标是获得高质量的、建设性的反馈,提升论文质量。
沟通前的准备
- 自我审查:在发给导师之前,你已经通读了论文至少3遍,检查了明显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格式问题,确保论文的逻辑是通顺的。
- 准备具体问题:不要只说“请您看看”,这会让导师无从下手,准备好2-3个你最关心、最拿不准的问题。
- “老师,我对于实验部分的设计有些不确定,特别是对照组的设置,您觉得我的逻辑是否严谨?”
- “在引言部分,我认为我的研究问题陈述得不够清晰,您能帮我看看哪里需要加强吗?”
- “对于我们的创新点,我觉得表述得比较模糊,您有什么建议能让我把它说得更清楚、更有力吗?”
- 附上修改记录:如果这是修改稿,最好使用“修订模式”(Track Changes)或在邮件中附上一个简单的“修改说明”,列出你根据上次意见做了哪些修改。
沟通策略
- 态度谦逊:明确表示你是来“学习”和“请教”的。
- 突出重点:将你的具体问题放在邮件最显眼的位置,方便导师快速抓住重点。
- 提供灵活性:可以询问对方是希望直接在论文上修改,还是通过邮件/会议讨论。
邮件/消息模板
主题: 关于会议论文《[你的论文标题]》的请教与指导 - [你的名字] **
尊敬的[导师/老师姓名]:
您好!
冒昧打扰您,我目前正在准备投稿至[会议名称]的会议论文,题目为《[你的论文标题]》,论文初稿已经完成,现将PDF版本附在邮件中,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审阅。
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 [问题一,研究动机部分]:我感觉引言对现有工作的批判性分析还不够深入,您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加强?
- [问题二,实验设计]:关于我们提出的[你的方法名称],在实验设置上,您觉得是否存在潜在的漏洞或可以改进的地方?
- [问题三,结论部分]:对于实验结果的讨论,我担心结论有些夸大,您觉得如何表述才能更严谨、更可信?
论文初稿尚存不足之处,期待您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如果您方便,是否可以请您在[日期,下周五]前给予一些反馈?您的任何时间安排都可以,我随时等候。
非常感谢您的时间和指导!
祝好!
[你的名字] [你的身份/学号] [日期]
与潜在的合作者讨论合作
目标是分享你的初步成果,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沟通前的准备
- 了解对方:确保对方的研究方向与你的论文高度相关,你的论文应该能引起他/她的兴趣。
- 准备“电梯演讲”:能用几句话清晰地概括你的研究问题、方法和核心发现。
- 明确合作点:思考好你希望对方在哪些方面与你合作(提供数据、理论指导、实验资源、共同撰写等)。
沟通策略
- 突出亮点:在沟通中,重点强调你研究的创新性和潜在价值,让对方看到合作的共赢前景。
- 以“分享”为名,行“探讨”之实:姿态可以更开放,目的是“交流想法”,而不是“索取意见”。
- 表达合作意愿:在合适的时机,清晰地提出你的合作想法。
邮件/消息模板
主题: 相关研究领域]的合作机会探讨 - [你的论文标题] **
尊敬的[对方姓名]教授/博士:
您好!
我是[你的学校/机构]的[你的名字],一直关注您在[对方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您那篇关于[对方的具体论文或工作]的文章,深受启发。
我最近完成了一项关于[你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并撰写了一篇会议论文《[你的论文标题]》,探讨的是[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核心工作],我认为我们双方的研究在[具体指出结合点,特征提取方法]上有很好的互补性,冒昧地将论文的初稿与您分享,希望能与您交流一下想法。
论文的主要发现是[简述1-2个核心发现],我非常期待能有机会与您探讨未来在[具体合作方向]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您对这项工作感兴趣,我们是否可以安排一个简短的线上会议,进一步交流?
感谢您的时间,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你的名字] [你的个人主页/LinkedIn链接,可选] [日期]
在投稿前请同行进行“预审”
目标是获得来自非导师、非合作者的同行视角,找出论文中的逻辑漏洞、表述不清等问题,提高录用率。
沟通前的准备
- 选择合适的同行:选择与你研究领域相近、但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如不投稿同一会议)的靠谱同学或朋友。
- “礼尚往来”:最好的方式是“互审”,你帮他看一篇,他帮你看一篇,这比单方面索取更有效,也更能维护学术友谊。
- 提供清晰的反馈指引:除了论文,最好附上一个简单的反馈清单,告诉对方你最关心哪些方面。
沟通策略
- 建立互惠关系:明确表示“我们来互相审稿吧”。
- 降低对方门槛:提供一个简单的反馈模板或问题列表,让对方可以“填空式”地反馈,节省他的时间。
邮件/消息模板
主题: 论文互审邀请:[你的论文标题]》和《[对方的论文标题]》 **
Hi [对方名字]!
最近在忙[会议名称]的投稿吗?我刚写完一篇论文,想找个信得过的同行帮忙“预审”一下,看看有没有明显的逻辑或表达问题。
我注意到你最近也在做类似方向的研究,所以想问问你是否愿意互相审稿?我把我的论文《[你的论文标题]》发给你,你方便的时候也帮我看看,作为交换,我非常乐意帮你审阅你的稿件。
这是我主要想请你帮忙关注的几点:
- 论文的逻辑主线是否清晰?
- 实验部分是否足够详细,可复现?
- 有没有看不懂的句子或段落?
- 你觉得最大的亮点或最致命的缺陷是什么?
这只是非正式的预审,你的任何想法都会对我非常有帮助!我的论文在附件里,如果你有时间,希望能在这个周末前给我一些反馈。
期待你的回复!
Best, [你的名字]
| 情况 | 核心目标 | 关键策略 | 必备要素 |
|---|---|---|---|
| 寻求指导 | 获得高质量反馈 | 提问具体,态度谦逊 | 自我审查、具体问题列表 |
| 探讨合作 | 建立合作关系 | 突出价值,明确共赢 | 了解对方、合作点、亮点概括 |
| 同行互审 | 提高论文质量 | 建立互惠,降低门槛 | 互审提议、反馈指引 |
选择最适合你当前情况的模板和策略,真诚、清晰地与对方沟通,你就能顺利地与他人分享你的机会议论文,祝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