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转身,是懦弱还是智慧?

转身,是人生的智慧

人生如一条漫长的路,我们常常执着于前方的目标,奋力向前,却忽略了有时,一个果断的转身,比一味的冲刺更能抵达终点,转身,不是逃避,不是退缩,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一种审时度势的勇气,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境界。

转身,是懦弱还是智慧?-图1

转身,是审时度势的智慧,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固步自封只会作茧自缚,晚清名臣曾国藩,在初建湘军时,因过于刚硬,屡战屡败,甚至一度投水自尽,在屡遭挫败之际,他并未选择一条道走到黑,而是深刻反思,认识到“刚”过则折的道理,他开始“转身”,学习道家“柔”的智慧,以“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稳扎稳打,最终平定太平天国,成就一番功业,倘若曾国藩不懂转身,恐怕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转身,是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知,是对外界环境的准确判断,这是一种大智慧。

转身,是自我救赎的勇气,我们深陷于泥潭,并非因为外界的阻力,而是源于内心的执念与偏执,这时,转身意味着承认失败,意味着与自己和解,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双腿,他曾一度在地坛公园里徘徊,质问命运的不公,甚至想过结束生命,在地坛的古柏与落日中,他最终选择转身,从对身体的绝望中走出,将目光投向内心与文学,他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个转身,需要何等的勇气!它让他从“废人”蜕变为文坛巨匠,用文字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史铁生的转身,是对命运的反抗,更是对生命的热爱,这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勇气。

转身,更是海纳百川的境界,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昂首向前,而是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该转身,陶渊明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与束缚,在经历多次挣扎后,他最终选择转身,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转身,让他远离了功名利禄的纷扰,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与灵魂的安宁,他的转身,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转身,充满了诗意与洒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诚然,一往无前的执着值得敬佩,但适时转身同样需要智慧与魄力,在人生的风雨中,我们既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也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面对错误,转身是修正;面对绝境,转身是希望;面对纷扰,转身是清明。

学会转身,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转身之后,或许便是豁然开朗的又一村,这转身之间,蕴含着人生的全部奥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