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汇涓滴而成江海,聚众志以成伟业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这古老的箴言,深刻揭示了“凝聚”这一力量的本质,凝聚,是万千水滴的汇集,终成波澜壮阔的江海;是点点星光的汇聚,终成璀璨夺目的银河;是无数个体的同心同德,终成改天换地的伟业,它不仅是物理世界的规律,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个人修身到国家崛起,凝聚之力,无往而不胜。

凝聚,是个人成长的“压舱石”。
人非生而知之者,亦非生而全能,个体的力量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与复杂的社会挑战面前,往往显得渺小而脆弱,真正的成长,始于自我凝聚,这凝聚,是心无旁骛的专注,是抵制诱惑的定力,是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当一个人将散乱的精力、摇摆的意志、迷茫的目标凝聚于一点,便如激光般能穿透最坚硬的壁垒,袁隆平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将毕生心血凝聚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终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将智慧与汗水凝聚于青蒿素的探索,最终摘取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桂冠,他们之所以能成就非凡,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凝聚力,将生命的能量聚焦于一个伟大的目标之上,反之,一个精神涣散、三心二意的人,即便天赋异禀,也终将一事无成,学会凝聚自我,是成就一切事业的起点。
凝聚,是团队成功的“发动机”。
如果说个体的凝聚是基础,那么团队的凝聚则是将个体力量倍增的引擎,一个团队,无论其成员多么优秀,若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其整体效能必将远低于个体能力之和,而一旦凝聚成一股绳,便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凝聚,源于共同的目标、相互的信任与无私的协作,回望历史,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能以弱胜强,击败强大的曹军,关键在于诸葛亮、周瑜等智者凝聚了双方的战略共识,将士们凝聚了奋勇杀敌的勇气,火烧连营”,奠定三国鼎立之势,放眼当下,一支篮球队的胜利,靠的不是某个超级巨星的独角戏,而是队员间默契的传球、严密的防守和为共同胜利而战的信念,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从高层到基层的同心同德,将每个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企业这艘巨轮破浪前行,团队的凝聚力,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凝聚,是国家强盛的“定盘星”。
将视野放至更宏大的层面,凝聚更是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若国民离心离德,社会矛盾丛生,即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和再强大的军队,也终将内耗严重,不堪一击,反之,当全体国民能够凝聚起爱国情怀、民族自信与奋斗精神,便能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从“两弹一星”的惊天伟业,到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的辉煌成就,背后是几代科学家和建设者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默默奉献,是国家意志凝聚下所迸发出的惊人创造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从汶川地震到新冠疫情,我们看到的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凝聚力,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让我们一次次战胜挑战,渡过难关,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也是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的根基。
凝聚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精心地培育与呵护,它需要公平正义的土壤,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它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它需要有效沟通的桥梁,化解隔阂,增进理解;它更需要榜样的引领,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感召人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的力量,让我们从凝聚自我开始,融入团队,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当每一个“我”都凝聚起来,无数个“我”便能汇聚成“我们”,共同书写属于个人、团队与国家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