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舍得,方得始终
人生如一叶扁舟,航行在波涛汹涌的生命之海,我们总希望船舱能装下更多的珍宝——名利、财富、情感、执念,船小载重,若不懂适时卸下,轻装前行,便可能在风浪中倾覆,人生的大智慧,不在于一味地“得”,而在于勇敢地“舍”,学会舍得,是一种清醒的抉择,一种人生的境界,更是我们通往内心丰盈与生命辽阔的必经之路。

舍得,是斩断羁绊,为心灵松绑的清醒。
人之一生,被无数“包袱”所累,这些包袱,或是对过往的悔恨,或是对未来的焦虑,或是对名利的执着,它们像沉重的锁链,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唯有懂得“舍”,才能挣脱这些无形的枷锁。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舍弃了官场的荣华富贵,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收获了精神的自由与灵魂的安宁,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舍去了对功名利禄的执念,在黄州赤壁“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海南儋州“日啖荔枝三百颗”,将苦难酿成了诗意,活出了豁达通透的人生,他们的“舍”,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他们明白,有些东西,看似是“得”,实则是“失”;唯有主动“舍”去那些虚浮的、外在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为心灵腾出空间,让真正的阳光照进来。
舍得,是聚焦目标,为未来蓄力的远见。
人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如同一束光,只有聚焦于一点,才能点燃熊熊烈火,什么都想得到,往往什么都抓不住,学会“舍”,意味着懂得取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公司70%以上的产品线,只聚焦于少数几款核心产品,正是这次壮士断腕般的“舍”,让苹果摆脱了困境,并最终凭借iMac、iPod、iPhone等一系列颠覆性产品,重回巅峰,乔布斯的成功,正是“舍得”哲学的绝佳体现,他舍去了“大而全”的虚名,才“得”到了“小而美”的极致,对于个人成长而言亦是如此,我们想精通一项技能,就必须舍去无谓的社交和娱乐;我们想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就必须舍去眼前的安逸与享乐,每一次有价值的“舍”,都是为了更精准、更有力的“得”,是为未来的辉煌积蓄能量。
舍得,是彰显格局,成就大气的胸怀。
“舍”与“得”之间,藏着一个人的格局与胸怀,小精于算计,大智于舍得,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终将陷入狭隘与偏执;唯有拥有“舍”的胸怀,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天地。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古老的生存智慧,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必须先投入研发与营销;朋友间想要收获真挚的友谊,必须先付出真诚与关怀,甚至在国际舞台上,大国风范的体现,也常常在于“舍”小我之利,成全“大我”之和谐,懂得“舍”,意味着超越了“自我”的局限,看到了更宏大的图景,它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良,是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从容,这种格局,不仅能让个人赢得尊重,更能成就一番事业,温暖一方天地。
诚然,舍去需要勇气,放弃需要智慧,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谁能轻易放手?面对多年的坚守,谁能说放就放?但正是这份艰难,才凸显了“舍得”的可贵,它要求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分清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有坚定的意志,抵御诱惑,坚守初心;有长远的眼光,不为眼前的得失所困。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舍得”修行,从呱呱坠地时舍去母亲的温暖,独自面对世界;到成年时舍去父母的庇护,独立闯荡;再到暮年时舍去生命的繁华,回归平静,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舍”旧我,“得”新我的过程。
让我们学会“舍得”吧,舍去浮躁,方能得一份宁静;舍去执念,方能得一份淡然;舍去小我,方能得一份格局,当我们真正领悟了舍得之道,便会发现,生命的天空因此而更加开阔,前行的道路因此而更加平坦,这,便是“舍得”赠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方得始终。
